学院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开展财务“微课堂”学习暨人才培养专题调研---校厅联动聚智 共育数智化财务人才
  • 作者:冯萃萃 王文娣
  • 编辑:李弘炫
  • 发布时间:2025-04-30
  • 点击数:

2025年4月25日,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处长吴劲梅、商贸管理系财税金融融创团队召集人冯萃萃率领财务处干事和专业教师一行,赴广西自然资源厅开展自然资源财务知识“微课堂”学习及“数智化背景下自然资源财务人才需求”专题调研。

此次活动旨在深化校厅合作,推进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聚焦实务强根基——微课堂”聆听行业专家授课

学院调研组首先聆听了由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务与资金运用处一级调研员邹金龙主讲的“微课堂”,主题为《厅直属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剖析与对策》。

邹金龙对单位内部审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专业剖析,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在预算管理与执行、合同管理与执行、财务管理过程、内控制度的设计与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项目开支与预算不一致、委托业务费用超出规定比例等实际操作中的难点,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该课程内容紧贴自然资源系统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为学院的财务人员和专业教师队伍在加强行业理解、改善实践教学方面提供了具体的专业指导。

共话育人新方向——厅校共研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务与资金运用处副处长原淑铭、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处长吴劲梅和商贸管理系财税金融融创团队召集人冯萃萃,共同主持召开了题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科研协同创新”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吴劲梅首先对学院自2019年开展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建设以来的毕业生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展示了学院目前实行的“理论+实践”双轨育人模式。她提出深化校厅合作的三个主要方向:

一是实现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

二是构建科研攻关合作平台;

三是建立“行业导师”协同育人机制。

会上,自然资源系统各直属单位的代表,就学院的专业建设、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与区厅的科研合作等议题,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人才培养方面,代表们建议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风险控制管理等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关注财务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教学上增设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强财务自动化方向的培养,如RPA财务机器人的应用、Python编程语言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等,以适应未来财务领域的发展需求。代表们还建议,将《政府会计》课程纳入专家授课范畴,增设实践操作环节。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务与资金运用处副处长原淑铭,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倡议各直属单位积极推荐业务骨干担任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外聘行业导师,深度参与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合作。

吴劲梅对区厅直属单位提出的建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财务人才培养体系,使之与行业用人需求更深度地相契合,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深化合作谋发展——校厅共商科研合作创新机制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直属单位代表发言

在加强学校与区厅的科研合作方面,直属单位的代表们依据各自工作实践,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如建议促进自然资源专项业务财务核算的标准化建设。例如在生态修复项目的全周期成本管理方面,构建“EPC+0”模式下的成本分析模型,以用于矿山修复的设计施工及后期管护成本的划分,辅助开展财务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的分析工作。

又如强调共同推进自然资源行业相关制度实施的重要性。例如,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国税总局联合发布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财综〔2023〕10号)中提及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在会计处理上如何分期、如何折现等具体操作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再如建议建立健全“双聘制”人才交流机制,吸纳自然资源系统的高级人才参与会计教学改革,并派遣青年教师前往矿权评估、生态修复等项目现场开展实践,以此推动业务与财务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务与资金运用处副处长原淑铭讲话

本次调研活动,标志着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直属单位与学院,在深化专业建设和创新实践方面的合作,迈出了岗位坚实步伐。

随后,学院将系统梳理行业建议,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践平台升级、师资队伍共建等举措,着力打造具有自然资源行业特色的财务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区域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商贸管理系 冯萃萃王文娣 供稿